索 引 号 640323004/2022-00031 发文时间 2022-04-18
发布机构 盐池县教体局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标 题: 盐池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盐池县创建体教融合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盐池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盐池县创建体教融合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中小学、县直中小学、幼儿园:

现将《盐池县创建体教融合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盐池县教育体育局

              2022411

(此件公开发布

  

  

盐池县创建体教融合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

  

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全县青少年健康发展。依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示范和试点项目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锤炼意志、健全人格,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掌握2以上体育技能,建设高质量学校体育体系,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机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拓宽体育教学渠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形成较为完善的训练、竞赛以及多元化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体教融合推进机制,打造体教融合典型,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品牌。创建传统体育特色学校8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和合格率分别达到45%98%,学生普遍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

三、工作原则

(一)科学性和趣味性原则。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二)全面性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形成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普及的发展格局

(三)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坚持教师鼓励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营造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操作、自由交流和多元评价的发展环境  

(四)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原则。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校内教育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外、校外教育功能,促进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突出地方特色,营造校内外教育环境。  

(五)多渠道评定原则。坚持多元评价原则,通过统一测试结合课堂教学、学生体质达标监测、运动会、训练(兴趣小组)等多形式多渠道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达标评定,评定学生2项以上运动技能是否达标,认定结果多方面使用。  

(六)安全第一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和活动全过程。在活动安排、器材设施的检查维护、活动内容项目的选择设置、活动过程的控制等方面严格把关,制定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避免各类意外事故发生,确保安全。

四、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加大体育投入,夯实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1. 实施体育场地达标工程。围绕校园运动场(馆)建设、设施设备配备等,逐校开展摸底排查,建立台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通过新改扩建、共享共用共建等方式,确保幼儿园室外共用活动场地人均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小学运动场馆面积达到生均7.5平方米以上,中学生人均达到10.2平方米以上。新改扩建盐池县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大水坑第一小学和麻黄山中心小学等运动场。

2. 补充更新体育器材设备。按照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结合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和普通高中综合改革,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补充更新体育器材及设施设备,确保校园体育设施满足教学、竞赛及活动需求。同时,结合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和体育特色校园打造,配备所需体育设施设备。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素养

3. 配齐体育学科教师。通过签约公费师范生、自主招聘、教师交流轮岗、聘请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高水平退役运动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全县中小学配齐专职体育教师。2022年,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备体育教师4名,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专职体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

4. 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将体育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纳入全县教师培训培养计划,通过骨干教师培训、教练员培训、国培计划区培计划、跟岗研修、校本研修等方式,力争利用2-3年时间,实现体育教师培训全覆盖,不断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

5. 落实体育教师待遇。根据《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吴忠市竞技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吴政办发2016116)和《盐池县委办公室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盐党办发202161)精神对县级体育中心和业余体校教练员每人每年发放冬、夏各1套训练服装,教育系统各学校承担县级训练项目任务的教练员训练费及相关待遇参照以上标准执行,由教练员所在学校予以解决;对参加县级以上(含县级)各类体育比赛代表队的领队、教练员、工作人员、运动员等发放参赛服装和比赛奖励,以上服装标准人均不得超过1000元。学校专(兼)职体育教师服装发放应参照《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办法实

施细则>的通知》(宁教体卫办2001149)文件精神执行。

(三)发展校园体育,推动体教深度融合发展

6.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1-2年级按照每周4课时、3-6年级和初中按照每周3课时、高中按照每周2课时的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幼儿园保证每天室外活动 不少于2小时。通过上达标课、示范课、观摩课、精品课等形式,为体育教师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依托区市县校四级教研网络和名师工作室,常态化开展体育教科研工作,不断研究解决体育教学教研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促进课堂质量提升。同时,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积极开发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体育教学资源,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方法。

7.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按照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要求,落实阳光体育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2”课后服务和高中课外活动时间,精选受众面广的体育项目,优先安排体育活动,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小结,学生参与全覆盖,并通过聘请社会体育指导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活动质量。推广普及旱地冰壶、轮滑等冰雪运动进校园,举办冬夏令营,不断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8. 丰富学校体育项目。广泛开展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摔跤、跆拳道、举重、毽球、健身操等特色项目,旱地冰壶、轮滑等冬季项目,象棋、围棋等传统体育项目,形成教学、训练、竞赛完整体系。

9. 打造优势特色品牌。以校园足球和旱地冰壶项目为龙头,普及推广旱地冰壶、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项目,并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原则,构建学校体育模式,做到班班有项目、校校有特色,着力打造足球、旱地冰壶县域学校品牌赛事活动。

10. 注重学生健康发展。以创建健康盐池为契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开展学生体检,加强对近视、肥胖、龋齿等青少年健康问题干预,重视提高学生视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肥胖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和合格率逐年提高。

11. 发展校内学生体育组织。支持规模以上学校建立校内学生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年内达到全覆盖。鼓励班主任和体育特长教师兼职校内或者班级体育社团负责人,督促学生养成锻炼习惯。规模以上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组建运动队,常态化开展训练备赛活动。

12. 落实体育水平测试政策。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不断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宁教基2021126)文件要求,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实施,2024年起以70分计入中考体育成绩。同时,落实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科目考试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3. 畅通体育特长生升学渠道。探索开展小学、初中、高中体育特长生对口升学,开展相同体育项目训练,打通体育特长生升学渠道。在盐池中学设立体育特长班,招收体育特长生,解决运动员升学难、体育人才流失、人才断档和出口不畅等问题。

(四)完善体育赛事,推动体教融合深入开展

14. 健全学校赛事体系。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及跨校区、跨区域的体育竞赛体系。各学校根据学校规模,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和周末等时间,组织开展班级间、年级间和校际间体育竞技比赛。利用假期组织开展跨区域体育赛事,以赛促练,共同提高,推动体教融合深入开展。

15. 积极搭建赛事平台。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常态化开展足球、篮球、排球、冰壶、乒乓球、象棋等单项体育赛事。同时,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及区市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为中小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竞技平台。

(五)挖掘地方特色,创建传统体育特色学校

16. 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在原有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校园体育特色学校基础上,根据项目和创建工作情况进行整合,重点结合县域实际,发挥已有传统体育项目优势,大力推广武术、棋类、足球、旱地冰壶等受众面广,学生喜爱的传统项目,按照小学5所、初中2所、高中1所的“521”模式,评定传统体育项目学校8所。

(六)加强业余体校建设,增强竞技后备人才培育

17. 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县域实际,探索建设综合性青少年训练中心,加快业余训练体系建设,推进业余体校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后备人才培养主阵地。落实运动项目《训练大纲》,增强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支持中小学与业余体校联合办队,通过名校办名队”“名队进名校等方式,创新培养模式,夯实后备人才培养基础,促进体育中心与中小学建立训练协作机制,发现和培养优秀苗子。

18. 拓展业余体校功能。提高业余体校资源使用效率,支持中小学就近使用游泳、射击、射箭、摔跤、举重等稀缺体育场馆开展体育教学,增设体验项目,并提供教练指导等相关服务。推动业余体校开放办学、开展培训,帮助学生掌握专项运动技能。支持体校教练员参与学校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协助学校举办体育比赛等。开展业余训练的学校妥善处理学训矛盾,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训练天数,保障运动员文化学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教育体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和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体教融合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二)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工作需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体教融合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推动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落实体育教师、教练员大赛奖励、训练、服装补贴等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支持青少年体育发展,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

(三)强化督导考核。将体教融合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和学校评估考核,与教育督导和学校评估考核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实施,督促和指导学校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举措、健全保障机制、构建体育赛事体系,推进体教融合工作高质量发展。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网站地图

主办:盐池县人民政府    承办:盐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宁ICP备0900464号-5    网站标识码:6403230007宁公网安备640323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