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专题 > 新春走基层

【网络述年】新春走基层|老树发新芽!盐池县皮影戏赶年俗大集

时间:2020-01-23
来源:网信盐池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1月22日,走进盐池县县城东瓮城内宁夏盐池县牛记山皮影艺术团,班主曹生哲正在张罗着大家排练皮影戏。

“前两天已经在这里演了两场《杨家将》《金沙滩》,来的观众很多。”他说,第三场从今年大年初四开演,连续演14场。

随着打板声、二胡声响起,只见一人执皮影在“亮子”上边舞动,边演唱,旁边几人帮唱、鼓乐,拉开戏剧场子。

咿咿呀呀的唱腔开始响起,一台本土乡风的盐池皮影大戏开演了。“今年由盐池县文化馆每场资助2000元,安排在这里上演14场皮影戏,将为春节期间盐州民俗嘉年华系列活动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曹生哲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皮影戏演出的鼎盛时期,演出班子尤以麻黄山、大水坑、红井子、王乐井等地6个班子最为突出,演出剧目多达几十部甚至上百部。”曹生哲说,然而随着电影、电视等娱乐形式普及到了乡村,现在很少有人再看皮影戏了。我已经是牛记山皮影戏的第五代传人,有责任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2002年,家族长辈将2大箱皮影戏道具变卖,成为我心中的痛,后来自己掏2万多元回购了一部分,并于2015年成立了牛记山皮影艺术团,伯伯、叔叔、父亲、舅舅都是皮影戏艺人。”曹生哲说,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收集整理了《富贵图》《点红灯》《兴国图》二十多种传统剧目,制作了80多个皮影戏人物道具。

“皮影戏是一门综合舞台艺术,需要敲板、击鼓、板胡等专人伴奏,另外还需要有专门的秦腔演员和耍线子艺人,最关键还要有编剧。”该艺术团老艺人曹克忠说,现在这样的传统艺人越来越少了,包括制作皮影戏道具的艺人只能从外面请。

植根于盐池本土,如何能让皮影戏走上舞台,一直考验着曹哲生的经营智慧。盐池县皮影戏作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每年争取到盐池县送戏下乡项目,每场演出由县文化馆补贴2000元,2017年送戏20场,2018年送戏三四十场,去年送戏五六十场。

为了能让皮影戏更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曹生哲去年专门花费半年时间编排了新创皮影戏秦腔剧《脱贫富民新气象》,共五场。先后在王乐井乡刘四渠、孙家楼、曾记畔、王吾岔等村上演,受到村民欢迎。

“我们艺术团特聘的老艺人都是原汁原味的出演,有器乐伴奏、原声唱腔,费用开支也很多,一场演出下来,政府补贴的2000元全部发了工资,我们不以挣钱为目的,就是为基层群众送去欢乐。”曹生哲说,目前已为艺术团先后投入20余万元。

近年来,盐池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切实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盐池皮影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盐池县在县城东瓮城内为盐池县牛记山皮影艺术团提供了460平方米的固定演出场地,自此沉寂了多年的皮影戏又逐渐走入盐池人的视野。

“传统皮影戏只有‘旧瓶装新水’才得以发扬光大,我们目前正在尝试进行皮影服装、皮影走秀、皮影戏艺术纪念品、皮影戏新剧等方面的研发创作。”曹生哲说,我们不希望皮影戏成为博物馆里的“无声展品”,而是经过艺术团的不懈努力,让它成为舞台上“有声有色”的表演。                                    (宁夏日报记者 蒲利宏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